您的位置::英联农业网 >> 夜花藤

刘雁在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对接中重塑乡村文明0黑叶谷木

时间:2022年07月29日

刘雁:在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对接中重塑乡村文明

或许是缘于齐鲁大地“一山一水一圣人”这丰厚的文化息壤,或许缘于诸多圣贤之光的长久烛照,山东大地天赋着一种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总在书写着宏大而精彩的文化叙事。如今,在山东泗水之滨,乡民吟经诵典之声不绝于耳,“儒学入乡村美德传四邻”正成为令人注目的乡村佳话,而这也正是山东把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在乡村进行有益对接中的神来一笔。

乡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每个中国人的精神故乡。我们今天仍在浸润与延续着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乡村所日渐成形的中国价值与中国文明。而说到乡村,怎么也逃不开传统儒家文化对其带来的塑造性影响。传统儒家文化根植于民间,在乡村社会由孔子开创、孟子推广,几千年来已经深度融入到了中华民族每一代人的血液里,一直被尊为中华大地的文化主脉,既培育练就了我们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也在中国乡村,以传统儒家制度的规范,积淀成民风民俗代际传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人心,真正成为人们的价值追求,就必须与中国人思想深处最核心的价值观念相结合,与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农村有效践行,就必须让儒学重新走进乡村内核,走近农民,再让传统文化之光进行引领。这是山东儒学进乡村,把传统文化精华与时代精神进行有益探索的初衷。于是,山东开始了有益尝试。

要实现对接,必须找到两者之间的契合点,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的契合点。首要是目标的契合。传统儒家文化把“和”作为处事原则,可以说,这种社会观有着永恒的价值,并且它致力追求的理想境界和目标是营造一个和谐安定的家园,实现人与天和、人与国和,人与家和、人与人和,即以“和”为贵。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也是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推动形成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可以说,安定和谐的农村家园,是两者的共同目标。其次是内容的契合。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以“仁、义、孝、悌”为核心的儒家道德伦理意识,儒家文化倡导人们的日常行为要遵从统一的道德规范,要知孝悌,行仁义,这种家庭伦理的道德,人与社会交往的道德是儒家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的传承,必将“孝亲敬老、仁爱诚信、扶危济困”等传统美德的追求渗透和融入到农民的切身生活中去,激发农民群众知求真、崇善爱美、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以此来体现和巩固核心价值观。

要实现对接,还必须在儒学进乡村的方式方法上下更多功夫,要更善于接地气,更能融入乡村生活,要以更加鲜活更加生动的农村实例切入,让农民听得懂,听得进,理解得了。而从另一面来说,长久以来,在乡村民间,儒家文化自觉或不自觉的以乡约、族规、家训等形式进行传播。而今,要实现社会管理之下的乡村社会有效自治,就必须实现乡村儒家文化的再认同,再传播。将乡村儒学的再度普及结合村规、民约、家训将孔孟圣贤等为人处事的道理,入脑入心地传播,使传统儒家文化所讲的道德深铭于心,践于行。

不可否认,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当下,乡村物质文明大步提升,各种盲目的、功利的思想导致的物质追求,对乡村文明进行着不小的冲击;不可否认,乡村曾经固有的乡亲乡情、温暖诚信、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美德正被一些冷漠猜忌、情感疏远等现象所侵害,乡村文明步步走向凋敝,优良的传统慢慢瓦解,乡村文化在荒芜与断裂中,有濒临文化荒漠的危险。虽然这并非中国农村的全貌,但确实在局部地发生着。如此,必须对乡村文明进行重构与升级,通过科学的路径选择来阻止乡村文明的流失,以此来修复、涵养、提升乡村文明。

让儒学重新走进乡村,充分发挥传统优秀文化的引领、教化、规制等功能,既是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路径,也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乡村的行为养成与道德追求的必要手段。

只有当传统儒家文化中的道德伦理意识,在乡村文化意识中被作为一种文化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生活,并与当下的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外化于形,内化于心,才是找到乡村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契合,与理性相融,才能让乡村儒家文化生发出更久远的生命力,让乡村文明之树更加繁茂。如此,每个人都会重新找到正在失去的故乡,让心灵再有归依,并骄傲的如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所说:“我回到故乡即胜利。”

腰膝酸软脱发什么原因引起的

腰膝酸软吃什么管用

同仁堂锁阳固精丸有什么疗效

怎么治女人肝肾阴虚

出现遗精是不是肾虚的原因

友情链接